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续读史余论-明末社会改革可能的再探究①明末共和论与黄宗羲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前按:本文为某群委托所做,本文为本系列第一篇,本文不代表作者所属研究机关的官方见解。

1、明末可以通过《明夷待访录》达成共和吗?

“《原君》批判现实社会之为君者“以我之大私为天下之大公”,实乃“为天下之大害”。《原臣》指出,臣之责任,乃“为天下,非为君也;为万民,非为一姓也。”《原法》批评封建国家之法,乃“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学校》主张扩大学校的社会功能,使之有议政参政的作用,说:“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属是非于学校”,“必使治天下之具,皆出于学校,而后设学校之意始备。”黄宗羲所设想的未来学校,相似于近代社会舆论中心和议会的机构。黄宗羲虽然没有从根本上否定君和臣的设置,但主张君主开明立宪制,加强平等因素,扩大社会对执政者的监督权力,有近代民主政治的思想。这种思想并非受西方文明的影响,而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发展出来的,因而更加可贵。这部书受到清朝统治者的查禁,直至清末才重见天日,受到谭嗣同、梁启超等人的重视和赞许。”(知乎某人认为,这代表了明末士大夫可以通过《明夷待访录》最终达成共和制度。)

某人曾与我是旧识,因而此处匿名。

首先,要明白这段话在说什么,就必须要知道《明夷待访录》及其作者黄宗羲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黄宗羲出身于东林,其本人亦是东林余党“复社”成员,而东林党到底如何此处无需赘述。一言以蔽之,黄氏所代表的东林党是与皇权完全对立的两个极端所在。《明夷待访录》说君主“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因此“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是非,而公属是非于学校”。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