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16.失败的会议,成功找到人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而科举考出来的进士都是通过乡试、会试、省试层层选拔,直至高中进士进入殿试。

而这一路选拔考试,何尝不是代表各个势力的文臣们,用师生名义瓜分这些人才的过程。那些高中进士的学子哪个都逃不掉被各个势力掌控的命运。

相反,由于皇帝是最后一个出场,而那些进入殿试环节的进士们其实都已经“名花有主”,有自己的利益相关方了。

这些殿试后的学子,虽然都号称天子门生,但他们却更热衷于和各次考试录取他们的座师产生利益关系。

相反,作为他们名义上老师的天子,反而是他们处心积虑要针对的对象。

文人哪个不想流芳百世,而大隋的风气,一般情况下,皇帝不杀文人臣子。于是那些要青史留名的文官清流动不动就真敢死谏。

可是他们没有站在帝王的角度想想,你死谏了,是美名留青史了,可这就让做帝王的很尴尬了,担负了一个逼死贤臣名义的帝王却是怎么也逃不过遗臭万年的史书记载了。

但是从黑山书院出来的学子,从骨子里就融入了女帝和帝夫这一派系的基因,打上了帝党这一派系的烙印。

也就是说黑山学子和女帝、帝夫的利益是强关联,一荣俱荣、一损俱损,分都分不开的。

可以预见的是,若干年后,成长起来的这些黑山学子,就是女帝在朝堂上可靠的政治同盟和忠实的鹰犬爪牙。

不但自己不会做毁坏女帝名誉的事情,要是有其他人胆敢行“死谏”一事,陷女帝于不义,这些黑山学子们怕是也要群起而攻之。哪怕拦不住你去死谏,也要你死谏的毫无意义,从而史书无名。

既然死谏无法求名,那就不会有人再去找死了。这也算是李睿保留大隋元气的一点办法吧!毕竟,这个年代真有学问的人太少,死一个就是朝廷的重大损失。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