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二卷 星晨风送马蹄轻 38则玉(二)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一盏油灯,里头的灯豆跃动,黑寂的房间内,一个坐影也随着摇晃。

坐影的主人双目轻闭,盘腿坐在榻上。他的脸颊细长瘦削,仔细看,颔下留着长须,另有两缕长髯与双鬓连着,与长须一起,三股一直垂到胸口‘交汇合拢为浓黑的一股。

房内外都静悄悄的,没有一丝杂音,这个男人也一直坐着,呼吸轻微。看样子,他在冥想。他在冥想什么,没有人知道,脑中的惊涛骇浪只有他本人才心知肚明——这个男人在心里告诉自己,今夜一定得有个结果,因为这个结果关乎生死存亡。

他叫昌则玉,今年四十五岁,若是不知情的人初次见面,大多会以为他是哪里体面学渊的夫子先生。这也难怪,长着一张儒雅俊秀的白净面庞,浑身上下散发出恬淡雅致气质的昌则玉让人怎么也无法将之与“流寇”二字关联起来。

然则,昌则玉已经是有着近十年经历的老寇了。

崇祯元年,陕西义军遍起,作为府谷县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私塾先生,昌则玉追随老友王嘉胤起事。其实很多人不知道,短工出身的王嘉胤原本并无胆量揭竿而起,甚至在听说陕北烽火蔓延的情况后,还意图逃窜他乡躲避兵灾。是昌则玉与另一个叫吴廷贵的同乡力劝王嘉胤“顺势而为”。吴廷贵为府谷大户,昌则玉在本地也素有名望,在他俩的张罗下,形势一片大好,王嘉胤见事情可图,方才答允领导起义。

至于昌则玉为何会一反“忠孝节义”的读书人之常态,积极谋“大逆不道”之事,旁人从不乏猜测,但昌则玉本人一直讳莫如深。曾有风声传出,说昌则玉早年曾做过一个梦,梦里日失其光、月失其芒,他醒后一琢磨,认为暗合“大明”的“明”字中“日”与“月”暗淡凋零,从而引申出“大明气数已尽”的意思。又因王嘉胤长相“颇有帝王之相”,才萌生人辅佐其起兵逐鹿的想法。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