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咸鱼翻身之时 第二十三章 马什么梅?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近江,高岛郡。

京极高政从新庄城上岸之后并没有直接回长法寺馆,而是一路向东来到了高岛郡东北部的山崎山。

此前京极高政下令在此处修建一座城砦,用以扼守高岛郡通往浅井郡的山道,防备浅井家的攻击。不过随后便发生了六角家攻打浅井家的事情,所以浅井家短时间内自然是无法出兵高岛郡了。

从山崎山南部走上山道,饶了一圈之后京极高政一行来到了山崎山的北面,这里便是筑城之地。

一抬头,京极高政便看到了山崎山北麓已经有一座城砦的主体框架了。远远看去像是一个土包,走近了看却是新城的土壘(lei)。

事实上,战国时代前期的城池,基本上是不存在“石垣”这种说法的。一般的城池墙体都是用土夯实,称之为“壘”(壘通垒字)。

这便是城墙的主体,而为了给城墙加高和增加防御力,筑城者会在壘上竖立一排木桩,并将木桩连接起来,称之为“栅”。

栅的构造一般是每根木桩之间有四根横木和五根立木。

光有栅还不够,因为栅虽然能够拦截企图爬墙的足轻,但是缺不利于防御,因为容易受到城外敌军弓箭手的攻击。

于是除了栅之外,还有一种称之为“塀”的防御措施。

塀是用土木混合修建的一排墙体,即是所谓的“狭间”。与塀上设置几个洞,能够使得守军通过这个洞来射击和投掷石块,达到阻扰敌军攀爬土垒的作用。

这才是这个时代城砦的城墙的正确体现方式。

使用石垣这种构造的城池是从十六世纪开始的,大规模出现则是在安土城修建之后。而战国时代前中期的城池绝大部分都是公元十三、十四、十五世纪的产物,所以根本不存在石垣这种说法。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