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百二十九章 悲与喜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与陈震一起回江都的还有益州大儒,丞相府劝学祭酒秦宓。

在益州,秦宓自然是德高望重;在朝野,秦宓也有广泛且正面的名声。

只是在关羽那里,有些看不上秦宓。

陈震这里与马谡吃羊叙旧,讨论的话题主人公秦宓则出现在大将军府,向关羽陈述益州这大半年的教育进展。

对于推广军中教育、军中选士,自然是存在层层阻力。

这本是上古传统,也是羽林、虎贲、北军的传统;可先帝企图扩大军中教育规模,明确选士制度时,依旧在各种阻力下,渐渐消沉如泥牛入水。

谁也没法像田信那样,一开始就有一个擅长讲学的庞林做参军、典军、护军;而且魏军被俘的军吏,反而是北府军中教育制度的真正奠基者。

正是这些失去人生自由的军吏,在各种威逼利诱下,积极推动军中教育,才在北府兵中形成了最初的规模。

连大字不识的巴蛮子、荆蛮子都被教育成能背诵、熟读千字文的低级军吏……到这个地步,北府已经习惯了军中教育。

适应、支持这个制度的留下,不适应、不喜欢、抵触这个制度的离开。

因此,哪怕秦宓在益州积极推动军中教育,可缺乏得心应手的中低层执行者,所以进展迟缓……缺乏最重要的‘被俘军吏’。

这群为了自由、生命、或更好的伙食配给的俘虏,在讲学过程中积极性很高,堪称无私奉献的典型。

这种人不好找,更难找来几十人、几百人,所以客观上,这个教育的种火就很难点燃。

可秦宓真的已经尽力了,面对关羽,秦宓有些遗憾:“之前,仆与丞相商议,效仿北府道理学院,欲在青城立一座军事学院,集中精干吏员,于军中广选敏锐之士,专心于教学。可三十人教授三百人;两年后,就能三百人教授三千人。不出十年,益州各军自能焕然一新,皆通文墨,晓畅大义!”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