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十六章 青旂遥倚望春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仲忧告诉我,在陈国,每个郡县大都是承袭的宗亲之家与公卿世家的所在之处。

像昶伯的封地在余陵,太仆的封地在银波,在圣安的六卿多留于朝内,方便与国君议事,每相隔三年,便可回封地一次。

而这些封地的郡守,大都是公卿和宗亲的本家之人,或是外亲与其相近的人来担任的,难免“为国”会变为“为家”。

而私田的逐渐出现,便是“为国”变“为家”的重要转变之一。

这公田的一倾,赋税为三百担,而公田一年所产的粮食为五百担到六百担,充公赋税之后,所剩下的粮食便是每个郡每年所得,除了分给当地的百姓做存粮,留给当地郡守的,除了做可养家糊口的余粮,几乎是没有了剩余。

于是,这些郡守便命当地百姓与自家的奴开垦荒地,所得粮食大都比公田的粮食还要多。

因而公田渐渐地荒废了,私田便越来越繁盛,而当地的郡守所存的粮食也越来越多,甚至在他国粮食不足时,用以粮食交换钱财。

仲忧说的这一现象,其实我在重华寺时,也曾见到过,那些开荒的百姓有几次见终首山的山间土地肥沃,险些将私田开到山上去。

好在净慧师父在当地百姓的心中还是有一定威望的,吓唬那些百姓说,不可惊扰山神,否则必有大难。

那些百姓才信了,不再来山上开垦私田。

如若在这样下去的话,各个郡县的存粮便超出陈国的总数,若说世人皆是昶伯这类的忠贞之人也好,怕就是怕,若要有人与赵南子一般,囤积粮草再招兵买马,那对陈国来说,可就不是一件好事了。

“所以那些宗亲,才这般不将父亲放在眼里,意见不合时,一个不开心便都跟着赵南子一起作妖了。”我想起那些宗亲的嘴脸,到现在还气的牙痒痒。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