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四百九十一章 欧洲剧变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苏俄在战争中损失的不仅仅是人口,工业、农业、建筑与交通设施也都受到了巨大的破坏,好在重建总比新建快得多,计划经济在这方面又有巨大优势。笔|趣|阁www。biquge。战争结束后不过两年的时间,苏俄工业总产值就全面超过了沙俄历史最高水平,只是如果足够细心,还是不难从一些细节问题上看出这个国家的虚弱。

当然,虚弱归虚弱,有卫国战争单挑29国没输的战绩作为威慑,没哪个国家会想不开自找苦吃,尤其是在国际形势变化、导致反苏联盟解散之后就再也没能重新建立起来的背景下......

苏俄卫国战争之所以被认为是一次“准世界大战”,并不仅仅是因为参战的国家数量多和死伤的人员数量多,其对世界格局的影响之大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别的不说,光是赤色阵营的建立和两个帝国的倒台,这影响就已经足够大了。

奥匈帝国的解体成为定局之后陷入了异常纷乱而残酷的内战,好在跟苏俄停战后终于腾出手来的大英帝国依靠着还未完全散尽的余威出手干预,奥匈帝国土地上的各族人民才暂时免于受到更大的伤害。

不过大英帝国的干预主要还是因为自己的私心,否则也不会首先盯着一片太平的德国不放了。如果要说奥匈帝国解体最大的受益者,那么无疑是威廉二世的德意志帝国,吞并了捷克与奥地利之后,德国的工业总量不但超过了英国本土,距离整个大英帝国的总和也已经相差无几。而且德意志帝国的总人口也因此增加到了7000万以上,进一步拉开了跟英国之间的差距。

而且这场持续数年的战争还让德国萎靡了一段时间的工业重新开始高速发展,德国工业总产值能够反超英国(本土),可不仅仅是因为直接接收了捷克与奥地利的工厂。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