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百一十六节 中国创新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南北战争之后,作为工业重要原料的棉花价格大幅度下降,不但恢复了战前的价格,而且比战前下降了三成左右。因为战争中,美国棉花生产中断,其他国家迅速填补了美国的空缺。印度、非洲这样的人力和自然条件都合适的地区形成了庞大的产棉区,巴西、埃及这些小国的棉花生产也大幅度扩大。此时美国棉花突然再次杀回市场,可以说棉花生产是大大过剩的。

低廉的棉价,让各国工业成本下降,棉纺织工业再次步入扩张周期,带动的机械制造,交通运输和金融业加速发展。

新技术也开始密集推广,发展最快速的两大新技术来源于两个国家,一个是中国,一个是德国。

德国人在化学领域突飞猛进,利用本国丰富的煤炭资源,德国人发明出了化学染料,廉价、印染效果又更好的化学染料,快速替代生产成本高,容易褪色的天然染料,为德国经济注入了更大的活力。

中国和英国是德国染料的最大进口国,德国从英国进口煤焦油,合成染料之后,又返销英国,让英国人感慨在经济上,他们快要成为德国殖民地了。

除了染料之外,德国还诞生出了化肥工业,让德国的粮食单产开始大幅度增加。并且大量出口到法国、东欧地区。

中国主要在推动电力技术上,功不可没。

主要原因,一个是中国新时代的技术人员已经成长起来。经过周琅的教育建设,中国的普及教育在三十年前就做到了八成学生入学,如今公立学校已经能够覆盖全国,就学率超过95%,可以说已经完成了义务教育,新一代人中极少不识字的。

普及教育提供了庞大的人才基数,加上中国的人口数量,诞生人才的可能极大。即便中国人更热衷于考科举做官,但工程技术人员,科学研究人员的数量,依然是全世界最大的。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还不能出新技术,就只能说中国人都是蠢材。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