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80章 ASML又来了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另一个时空,光刻机的发展经过了一个漫长的过程,1960年代的接触式光刻机、接近式光刻机,到1970年代的投影式光刻机,1980年代的步进式光刻机,到步进式扫描光刻机,到浸入式光刻机和8102年的EUV光刻机,设备性能不断提高,推动集成电路按照摩尔定律往前发展。

曝光光源方面,从1960年代初到1980年代中期,汞灯已用于光刻,其光谱线分别为436nm(g线)、405nm(h线)和365nm(i线)。然而,随着半导体行业对更高分辨率(集成度更高和速度更快的芯片)和更高产量(更低成本)的需求,基于汞灯光源的光刻工具已不再能够满足半导体业界的高端要求。

1982年,IBM的KantiJain开创性的提出了“excimerlaserlithography(准分子激光光刻)”,并进行了演示,现在准分子激光光刻机器(步进和扫描仪)在全球集成电路生产中得到广泛使用。在在发展的30年中,准分子激光光刻技术一直是摩尔定律持续推进的关键因素。使得芯片制造中的最小特征尺寸从1990年的500nm推进至2016年10nm,再到8102年的台积电和三星实现量产的7nm产品。

这其中,汞灯的436nm(g线)、405nm(h线)和365nm(i线),准分子激光248nm都指的是光刻机用来光刻的曝光光源。

1971年Intel公司推出的10微米全球第一款4004微处理器,再到1980年2微米工艺的256KbDRAM,1984年1微米工艺的1MbDRAM,再到1991年此时即将问世的0.35微米工艺的64MbDRAM……10微米到0.35微米,指的是通过光刻机光刻等工艺,在芯片内部中,晶体管之间或者线最小可以做到的距离。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