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201章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坦白说他不具备研究一手史料的能力,曾经在微博上晒出证件,宣布自己正式在哈佛大学入职成为研究员。

听起来很高大上,但很快遭到群嘲。有人指出高晓松老师的职位既不发薪水也不提供办公场所和设备,属于哈佛大学的编外人员。

李诞曾在《十三邀》对马、晓、康的能量频率排序,这种能量主要体现在言语的压迫感和侵略性,高晓松性格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反叛。

按马东的说法,蔡康永如水,高晓松则是斧子。观点激进,经常从局部的事实得出尖锐的结论。侵略性强也门户大开,让他的言论迅速引起注意。

但偏见,也容易招来相反的偏见。

高晓松还是那个高晓松,他这样也不是一天两天了。以前看《晓说》的时候,还叫人家有趣的灵魂,现在叫人家滚粗的公蛆?

喜欢和不喜欢他的人,会划分得特别明显,宁远比较喜欢的是讲个人经历的几期。比如在《朝花夕拾》那期讲到他二叔的传奇人生,《恋恋风尘》那期讲他跟老狼的校园民谣往事。

有生动的细节,有生活的温度。

招人厌的地方,也是他太过个人和自我。

有一次《奇葩大会》微博大v,脱口秀译者谷大白话上节目。说自己那时候没去过美国,为了能消化脱口秀里的各种梗,只能下笨功夫。

高晓松接茬那你为什么不去?

谷大回答没钱那个时候。

高晓松……

对高晓松来说不会预设有人会因为没钱出不了国。抛开对人的好恶,就事论事谈,高晓松说的话对吗?

所谓偏见就是,它有它的道理,但它很难做到公允和全面。

吐槽国人节奏感差,对音乐感知能力差。去西方体育场里看球,人家打call可以打很复杂的节奏。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