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217、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到西汉末年,有人发现了秦朝以前、用篆文写的古书。古书和“今书”的不同,就更让人质疑了。随后,出现了大量古书(后世证明大多是伪造),于是古文经学兴起。它的主要思想是:溯本求源,寻求经典的本来意义,而不管时代的变化。

今文经学是学校的官方教材,一直到东汉都是如此,而古文经学则在民间流传。

西汉末年的王莽改制,让儒学遭到巨大挑战。王莽是当时儒家学者一致认同的“新圣人”,按儒家的“天道”轮替,和平地取代了西汉。然后,他又按儒家的理想,进行社会大变革,结果却是“前所未有”的大失败。这场失败可以说是儒学的一次“完败”,刻骨铭心。

自王莽以后,儒家学者就闭口不再谈“天道”,也不谈改革了。今文经学不再谈改革,就只是官场的敲门砖,没有了活力。而“读书人贵族”也失去了改造现实世界的宏伟志向,人生奋斗的目标变得模糊。“与世无争”的古文经学就更加盛行了。

建立东汉的刘秀,是个从儒家学校毕业的学生。他上台后,更加强化了儒学的地位。公元56年,他“宣布图谶于天下”,将谶纬之学官方化了。谶[chèn]是预示吉凶的隐语,也就是预言,发展到现代就是求签。纬是纬书,与经书并列,是将孔子神化的一类书。说白了,纬书就是孔子创造世界的“《圣经》”。

公元79年,东汉召开全国经学讨论会,即白虎观会议。会议统一思想,将谶纬与原来的今文经学融合,成为了学校的法定教材。与此同时,基于儒学的国家祭祀体系也建立起来了,如封禅、明堂、郊祀祭天等等。可见这时,儒学的宗教氛围非常浓厚,已经变成了“儒教”,并且是东汉的国教。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