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百一十四章 战、和之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张昭的话音一落,列席的将军们就有点想参与讨论。

是战,是和这不是明摆着的事情!

鞑靼人是被“归化城大捷”打得痛了,这才知道来“求和”。做你的春秋美梦去吧!

张昭手底下这帮军官们很有讨论的玉望,在张昭手下干的军官们都知道,张大帅喜欢令军中搞大讨论,谈及作战目标,以至于往往大战刚开始,下面的士卒都知道大概要怎么打。这导致军队的主观能动性非常强。

但是,坐在会议桌前的几人却是连说话的玉望都没有。枢密院什么章程?还不是张昭怎么说就怎么做?张昭这是叫“认认真真走形式”。

现在京中上上下下,只要稍微关注政局的人都知道,张昭要“东征”朝鲜王国和东瀛诸岛。

据说鸿胪寺的“使馆区”里,那些小国的使臣天天找鸿胪寺卿柳渊“关说”,打听情况,外加“抱怨”。

现在真理报天天在鼓吹“海权”啊!甚至抛出未来的财富来自于海洋的论调。

还别说,如今大明大部分人是不信张昭这个“论断”的。但是真正知道内情的人,却是非常相信。有些人坐井观天,不知道海贸多么的繁华啊!

当然,张昭为此事将江南从事海贸的缙绅给得罪了个遍。能把生意做大的,谁是傻子?等张大帅把海军建设好,该缴的税,一分都别想跑!

不过,现在张昭只在北方折腾,而且,压根就不提“开海禁”的事,双方的矛盾还未激化。

所以,这个时候和鞑靼人打什么?给张昭长时间的通过报纸教育,大半的文武重臣都明白:打赢和鞑靼人的战役、战争都不难,但难以灭国。

所以,现在有必要耗费“钱粮”和鞑靼人死磕吗?等日后一击必杀不好?大概这也是鞑靼人敢来“求和”的原因之一。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