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六零九章 皇帝终于上朝啦!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当然,九千岁的雄起肯定不会很容易的。

但他也没别的选择。

或者他和启这时候都没有别的选择,这两个过去依赖杨信习惯聊家伙,在杨信不负责任地甩手离开后只能自力更生,过去他们的确可以给农民加辽饷,但现在已经没有理由加辽饷了。

也不敢。

杨信还在渲染未来的灾,而这几年频繁的灾的确也正在向他们展示可怕的未来……

九千岁可是很迷信。

不别的,光这些年频繁的地震就很让人心惊肉跳。

光京城就好几回了。

然后水灾,旱灾,蝗灾一个接一个不停往外冒,如此密集,如此频繁的灾,对于一个极其迷信的人来完全就是一种上示警。

启也一样。

虽然启是科学家。

但科学家面对这种情况也一样心惊肉跳。

杨信以前也给他讲过历代的气候变化,以及每一次下大乱和气候变化之间的联系,而这些年气候的严寒有目共睹,话启元年时候连广州都遭遇过大雪呢!他自己同样拿温度计记录日常气温,最低已经到零下二十多度了,而且运河封冻期也越来越长。作为一个科学家他是最重视数据的,每年冬的最低气温,平均气温一对照,每年运河封冻数一对照,他可以很清楚地看出,自己这个帝国的气候正在逐渐变冷。

一年比一年冷。

杨信没有骗他,气候的确正在发生剧变。

灾的确正在降临。

他也得做准备了,但他做准备首先得有银子,原本历史上的启的确可能不懂大明的问题所在,但现在的启可清楚的很。

他为何没钱?

太祖时候都能一年收三千多万石的田赋。

他现在一年两千五百万。

太祖时候徭役绝大多数都并没有折算到里面,因为那时候是服役,他这个岁入还是加了徭役折银的,实际上这里面还有丁银,明朝的田赋,丁银,徭役折银,统一在岁入里,而岁入就是两千五百万。剩下那些商税之类杂项不在内,从土地上征收的就是这些,另外还有些值不了多少的棉麻甚至草料。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