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百五十六章:华夏辨画第一人国眼徐半尺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会不会是后仿的呢?”

王会长还是有些担心。

他担心的不是新仿,而是老仿。

现代社会经常用笔写字的人越来越少,更不要说会用毛笔绘画了,这幅画上面黑色的墨迹已沉下去,和朱砂的钤印都深陷纸张的纤维中,这点从画的背部透上来的光线就能直接看出,要是年代没有上百年,断不会出现这种笔墨渗透进纸张,还继续扩散的现象。

他之所以担心是老仿,是因为清代和民国时期,不少绘画大师都是靠临摹宋、元、明的画作为生,以致著名的“明四家”沈周、文徵明、唐寅和仇英,存世作品很多,也是除明代除董其昌之外,画作中存有真伪问题最多的画家,又因四位画家的具体情况不同,导致他们的作品在鉴定上有复杂性,很多存世的作品至今还难以辨真伪。

陈松思索了下,道:“沈周伪品的确很多,不少是同时代人造假,还有一些是代笔,对此,史籍有不少记载,祝允明说沈周伪品的情况是:‘其后赝幅益多,片缣朝出,午已见副本;有不十日到处有之,凡十余本者。’又詹景凤《东图玄览编》记顾从义条云:文徵明买得沈周一幅山水,是沈周称得意之笔,谓八百文钱购得的,感到很便宜。顾欲向文求得此画,文不忍割爱。顾便辞别了文而到专诸巷,以七百文钱买得相同一幅,顾又返回问文徵明,文说他也是从那个人手中买到的。这个故事说明明代很多人都学德高望重的沈周的画,且艺术水平很高,时代气息又相同,故很难辨别真伪,连他的学生文徵明也会以假当真。沈周仁厚待人本性,造成在当时了鉴定上也有一定难度,王鏊云:“先生高致绝人,而和易近物……或作赝作求题以售,亦乐然应之。”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