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三百一十五章:官哥不分家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王会长有些无奈地耸了耸肩。

这谢老板,很早就在这条街上开古玩店,但属于半路出家,对古玩其实是一知半解。

上世纪70~80年代,生活物质稀缺,村民们要买点什么生活用品之类的东西总要到大队双代店或公社的供销社去买,村里是没有门店卖东西的,离街镇路远的人家很不方便,于是就出现了货郎担也称为换糖佬或卖婆。

他们在当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卖东西,还收购破烂,那个年代,他们走家串户,村头巷尾都会回响着拨浪鼓清脆的声音。

货郎担的东西不多,却深受农村男女老少的青睐和欢迎,货郎肩挑一个大箱子,另一头是一个大箩筐,大箱子上有一个玻璃罩,里面是一些家用小百货,火柴、纽扣、红头绳、发夹、卫生球、松紧带,橡皮筋、哈俐油、针固、小圆镜、百雀灵……

还有各种逗小孩子吃和玩的小东西,最常见的有糖啰头和一吹就哇哇响的插着几根染着红绿鸡毛的小喇叭,还有小孩们喜爱的红色塑料小公鸡等小玩具。

这些小物品对当时落后的农村来说已经是足够丰富的了,货郎担进村时总要把他的拨浪鼓摇得特别响,耳尖的孩童们便跟着货郎,或走或停,嬉笑声,喧哗声,引来需要购物的大人。

货郎在打开他的“百宝箱”,就会有小孩子拿着鸡毛、鸭毛、鸡黄皮、牙膏壳、塑料凉鞋之类的东西换糖果吃,没有这些东西的孩子就闹着要家人买糖吃,或买个小皮球。

谢老板当时就是一名货郎担,属于挑着担子,串街走巷,走村串户,摇着拨浪鼓的卖货人,当时不少人家中多少都有些古物,觉得这些东西没多大用处,就索性从家里扒拉出来找他换糖果换牙膏等日用品。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