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七十六章 公孙操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其实早在西汉时期,中国大地上就出现了麻质纤维纸,但因质地粗糙且成本极高,一直没有广泛普及。直到东汉元兴元年(105),太监蔡伦改进造纸术后,纸张才变得物美价廉,得到大量普及。

太子然深感如今使用竹简的不便,决定祭出纸张这一“软杀器”。如果说水泥是眼下韩国最重要的军用物资,那么纸张将会成为韩国赋税的另一重要来源。

有了水泥,韩国就可以修建遍布全国的驰道,一旦有任何战事,别处的军队可以迅速支援。相信别国在看到如此大的好处后,肯定会购买。这时,占据主动的韩国就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用水泥与别国交换战马、粮食等重要物资。

有了纸张,沉重的竹简将被彻底丢弃。办事效率加快不过是次要的,赚取大量的钱财也是其次,最主要的是吸引大量的人才来韩。太子然已经想好了,要效仿稷下学宫一般兴建一个书院,培养大批人才,而纸张就是吸引人才来投的利器。

古人有言曰死而不朽。如何才能死后精神不朽呢?一曰立德,二曰立功,三曰立言。对大多数身怀才能的人来说,立德立功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唯有著书立言是最佳可行的。但用来记载文字的竹简太过沉重,无法大规模推广,这就导zhì有才之士的思想不能为大多数人所知。纸张就可以完美解决这个问题。

在太子然的设想中,纸张必定是昂贵的。不昂贵不足以显示其珍贵,不昂贵无以为韩国发展积累大量财力。太子然打算为每一位来投的学者提供足量的纸张,让他们记述自己的思想主张。这样的“优渥”待遇想必不是多少人可以拒绝的。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