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324章 说服(二更)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末将知道,规模小,实力差,无法生产火炮等支援型武器,步枪和子弹产量不高,我们的子弹每年都有近半是从国外购买。”对于抗战时期的军工产量,冷杰还是知道点的。

据不完全统计,抗日战争期间兵工署所属厂的兵器产量为,战车防御炮94门,迫击炮1.37万门,机关枪9.61万挺,步枪57.16万支,手枪0.35万支,掷弹筒4.09万个,后装炮炮弹160.87万发,迫击炮弹609万发,各种枪弹102733万发,掷榴弹、枪榴弹805.49万发,手榴弹2207.35万枚,甲雷79.93万枚,飞机炸弹520枚,黑色火药840吨,无烟火药42.1吨,炸药274.1吨,防毒面具50.9万副,滤毒罐5.12万个,以及大量的的信号枪、信号弹、炸药包等。

这是不完全统计的数据,而且其中绝大多数是位于重庆的兵工基地生产的。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不属于兵工署的兵工厂,像阎老西的太原兵工厂(太原失守后的太原兵工厂跟战前规模差距很大,只能算是小兵工厂了)、桂系的兵工厂、川军的兵工厂、滇军兵工厂和八路军的兵工厂等。

不过这些兵工厂的规模不大,产量也不高。

还有个很明显的数据,那就是抗战时期中国没有生产一门山炮之类的火炮。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钢材短缺,仅有的都用来生产迫击炮之类的武器去了。

所以抗战时期,火炮毁掉一门就少一门,中央军还好点,一个师还能有着一定数量的山炮。

杂牌部队就惨了,说不定一个军都不见得有一门山炮。

晋绥军和东北军除外,毕竟之前都有自己的兵工厂,火炮产量也不低,就算是如今日落西山,这老底还是能多吃一段时间。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