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142章 战时状态(2)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同年四月,口径15.5毫重型机枪研制成功,分单管步兵支援型与舰载双联型两种型号。

使用机械瞄准和四倍光学瞄准镜,三十发弹鼓供弹,弹鼓结构基本照搬了腋目人的弹鼓,经过改进和优化,供弹量改为三十发。

如是五十发15.5毫重机枪弹鼓装满后,人类装填和搬运都十分不便,而金属弹链技术还不成熟,且需要调整设备和模具,帆布弹链又不适合弹筒过大的弹药,而早期14.5、23毫米几炮都使用三十发或二十弹桥或弹夹,为的就是便于搬运和装填。

而这次缴获的弹鼓足有四百个多,结构是现成成熟结构,百里燕沿用了弹鼓接口,因此腋目人的弹鼓咸军的重机枪也能用,但五十发弹鼓只适合守备和城防使用,野战携带五十发弹鼓,步兵将没有余力携带更多的单兵武器和弹药,权衡利弊,百里燕决定考虑生产弹鼓。

当然,如果改用骡马或车辆,是能解决运输问题,但当下仍更多考虑人的极限和适配性,过于依赖畜力机械,而忽略人,往往反受其害。

由于腋目人机枪射速慢,依靠人工摇臂供弹,因此五十发弹鼓的卡壳和供弹不畅的问题并不突出,咸军研发的重机枪每分钟理论射速超过五百发,腋目人的弹鼓依靠卷簧推动,如此射速在高强度作战下,卷簧容易疲劳,极易出现供弹问题,所有缴获弹鼓一律做了弹簧升级,使之适应作战需求。

此外不得不说腋目人的设计思路是相当先进了,弹鼓的整体设计极为成熟,除了因为设立理念不同造成的枪械性能落后,整体的结构设计几乎没有太多诟病。

经过测试修改,645型重机枪于九月开始投产,与之配套的弹药生产线同时配套生产。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