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303【交通规划】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有句戏言,叫做“炒房兴邦,实业误国”。

如果把这句话放在90年代末、21世纪初,其实还有那么几分味道。

中国在亚洲金融风暴后采取的措施,有些效果良好,有些却乏善可陈。

效果良好的有基础设施建设,从1998年开始,中央每年发行1000亿—1500亿建设国债,专门提供给地方建设项目。这意味着什么?地方政府上马一个项目,根本不缺启动资金,银行抢着给贷款,这种“政府投资、银行跟进”所形成的投资规模相当惊人,地方政府可以放开手脚跨越式发展,同时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繁荣。

这种模式,放到二战之后的欧美国家肯定不行,必然造成“挤出效应”,导致私人投资和支出下降,并且市场利率也会上升。但中国有特殊制度,特殊国情,特殊时期的经济环境,连续这么搞了好多年,“挤出效应”几乎没在中国出现,市场利率不升反降。

所以当时有那么多西方经济学家唱衰中国,因为这不符合他们的经济规律,怎么推算都感觉中国经济要崩溃。

但在拉动内需和增加民间投资方面,中国政府的努力收效甚微。

连续降了好几拨存贷款利率,老百姓还是不太愿意消费,把大量资金都存在银行里面。这些钱根本贷不出去,因为出口受限、内需不足、竞争加剧,好多行业都发展困难,私营企业家的投资变得越来越谨慎。

这就造成一个现象——

90年代初期和中期,私营业主贷款比登天还难,得走关系,甚至是行贿,才能从银行拿到贷款。而到了90年代末,银行求着你来贷款,但凡有点名气的企业,办抵押的时候审查完全走过场,甚至有人空手套白狼贷出十几亿。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