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版
首页

搜索 繁体

第17章 舌战群儒-上

热门小说推荐

最近更新小说

<!--go-->

李素听张亮提到的那些质疑殿兴有福论的家伙,貌似也没什么重量级人物,便没放在心上。

这个局面,也算在预料之中——绝大多数治学严谨、专注正道的大儒,并不想质疑殿兴有福的理论基础,因为他们知道他们想质疑的点,政治上都是大逆不道的。不如就藏在心里不说了,或者等将来弃官下野躲到一个安全的地方再说。

而董扶、华歆这类人,甚至包括如今还没被陶谦举茂才的王朗,都是汉末比较著名的喜欢预言“天命所归”的人。

动不动就是预言哪儿有天子气、要么就是大放阙词说什么“天数有变、神器更易”。这种类型的学者,就喜欢假装承认“殿兴有福论”的理论基础,来进行历史案例分析,以“友好学术交流”的姿态,从具体案例中找出李素自相矛盾的地方。

说白了,就是一个加强版的《蔡李公问对》。

想来就来吧!真理越辩越明。

侍中董扶学界威望与辈分虽高,但他已经太老了,战斗力不行。

至于华歆,呵呵,如今一介尚书郎,不足为虑——别以为带尚书二字就觉得牛逼,加上一个“郎”就不值钱了,基本上都是孝廉入仕后累计三五年资历,就是尚书郎了。比如之前给李素抄书拿润笔的钟繇,也是尚书郎。

当然了,华歆这人的威胁,倒也不仅仅靠官位,而是此人学界辈分比较高。

他与辽东关宁,当年同拜于马融门下,算是马融最年轻的一批弟子,所以理论上他俩是跟卢植、郑玄同一辈分的。

……

李素在雒阳盘桓两日,一直期待皇帝在朝会献功之前会单独召见、了解情况。

但看来他是白准备了。

也许灵帝对于张举授首并不是很上心,也可能是觉得看了刘虞的书面奏章已经够了。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网页】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使用【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并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网络。

收藏网址:www.ebookchina.com

(>人<;)